臺灣蛙類野外族群趨勢監測研究
授權條款: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一版
檢視詳細資料
查看空間分布
題目 臺灣蛙類野外族群趨勢監測研究
摘要 由於臺灣兩棲類保育志工成立至今已超過10 年,累積兩棲普查資料反應出目前臺灣野外蛙類分布現況,經本年度執行「臺灣蛙類野外族群趨勢監測研究」計畫結果,共計有57個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參與普查工作,計有33,809 筆調查資料,包括有103,457 隻次蛙類與1,966 筆卵/蝌蚪之結果,並對於在2017 年劃定110 個臺灣蛙類重要棲地(Important Frog Area,簡稱 IFAs)樣區推動調查上,在本年度已完成97 個IFAs 樣區調查,累積448 次調查事件,記錄到33 種蛙類,其中,有49 個樣點包含4 季調查。其次,本年度分別在屏東地區舉辦志工大會與嘉義地區舉辦諸羅樹蛙大調查活動上,有超過36 個團隊達150-220 位以上志工踴躍出席參加與交流,並且在推廣臺灣青蛙日活動上,更是引起民眾對臺灣蛙類物種認識與學習。   然而經本年度分析普查資料結果,對於參與志工調查團隊、調查地點、調查努力量等上,主要普查趨勢是以在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宜蘭縣等北部區域較為顯著,並且實際調查樣區仍趨於較低海拔區段(即在海拔高度500 公尺以下,累計有55%)。由於台灣蛙類物種多樣性較高的海拔區域是在1000 公尺以下,且廣泛分佈在各縣市地方上,並且過往台灣兩棲類志工團隊係以自主規劃樣區進行普查,使得在涵蓋調查樣區的數量與空間的分布上,並不均勻,造成資料分析結果有部分偏差,尤其是在南投、台南、高雄等區域資料,更是缺乏,也使得後續對台灣蛙類族群保育與永續經營策略,仍無法提出具體蛙類生物多樣性指標系統。   因此,在未來除了繼續辦理各類大型活動與培訓課程,持續推動與志工合作進行自主樣區監測調查之外,也應鼓勵志工團隊認領及參與調查之IFAs 樣區長期監測,以減少志工團隊調查樣點上的異動,增加全台調查樣區的均勻性,與兼具歷年資料的延續性,並再進一步分析歷年在IFAs 區域內蛙類族群的消長變化,及臺灣蛙類野外族群變化趨勢,與天敵蛇類的族群波動,讓分析成果能具體即時做出蛙類生物多樣性保育反應,以作為未來蛙類物種之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重要依據。
關鍵字
(Keywords)
擁有者
(Owner)
姓名: 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
組織: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職稱:
聯絡資訊: 03-8905192 (voice)
formosafrog@gmail.com.tw
姓名: 林業保育署
組織: 林業保育署
職稱:
聯絡資訊: 100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號
02-23515441 (voice)
02-23974739 (fax)
eml@forest.gov.tw
姓名: 楊懿如
組織: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兩棲類保育研究室
職稱: 副教授
聯絡資訊: 03-8635192 (voice)
treefrog@gms.ndhu.edu.tw
使用權
(Usage Rights)

地理範圍
(Geographic Coverage)
地理描述
台灣全島、金門、馬祖

地理範圍經緯度
WEST: 118.3092 degrees

EAST: 121.9500 degrees

NORTH: 25.9965 degrees

SOUTH: 21.9561 degrees
時間範圍
(Temporal Coverage)
108/01/01 108/12/31
調查項目
調查資料
成果報告書
2019_report.pdf
*敏感物種之坐標資訊經本系統模糊化處理者,可透過申請程序取得;外部匯入之開放資料集,依其原始資料開放情形提供應用。 申請敏感物種原始座標
下載資料集
下載資料集